English

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反腐倡廉思想的发展

1999-03-08 来源:光明日报 马红霞 我有话说

执政党如何防止腐败变质的问题,我党最早是由毛泽东提出来的。1945年7月在延安,黄炎培问毛泽东,中共能否跳出“其兴也勃焉”、“其亡也忽焉”的“周期率”,毛泽东信心十足地回答:“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,我们能跳出‘周期率(律)’,这条新路,就是民主。”毛泽东对黄炎培的回答,富有远见地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建设指明了方向。这件事也推动了毛泽东对反腐倡廉问题的思考,形成了跳出历史“周期率(律)”的基本思路。

(一)整党整风。纯洁党的组织。新中国建立后,中国共产党成为掌握全国政权的执政党。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,毛泽东把整党整风方式由党的建设领域推广到廉政建设领域,其主旨之一就是解决党政机关中的腐败问题。特别是大张旗鼓、雷厉风行地开展了“三反”运动,表现了毛泽东惩治腐败分子的坚强决心和巨大魄力。到1954年春,在总数650多万的党员中,共有41万人被开除出党或被劝告退党。既纯洁了党的组织,有效地清除了腐败变质现象,又提高了广大党员的觉悟程度,明确了做一名党员的标准,密切了党群关系,增强了党的战斗力。

(二)民主治腐。实行人民监督。1945年,毛泽东告诉黄炎培,摆脱腐败的新路是人民民主,“只有人人起来负责,才不会人亡政息。”如果出现了腐败,也要充分走群众路线,以民主的力量治腐。这体现了民主政治与廉洁政治相统一的思想。建国以后,毛泽东按照民主的思路来治党治国。首先是党内监督。严密党的组织生活制度,强化专门的机关,成立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各级党的监察委员会。把党内监督落实到实处。其次是群众监督。加强群众对党和党员的监督,使党更加接近群众,锻炼党成为群众的党。因此要搞好监督,就必须扩大民主,敞开大门让群众监督党。最后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。“我们还要经过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来消除这些毛病。这样的内外夹攻,才能把我们的毛病治好,才能把国事真正办好起来。”执政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不仅能接受监督,还主动号召公开批评自身的缺点和错误,这一行动本身就说明了共产党的无私无畏、廉政为民、充满信心、坚强有力。

(三)清正廉洁。领袖率先垂范。建国初期的毛泽东虽身居高位,但头脑清醒,以身作则,一身正气,堪称楷模。60年代初期,为克服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,毛泽东和全国人民一道艰苦奋斗,共渡难关。他曾几个月不吃肉,青黄不接时只吃菠菜,少吃粮食。一件衣服,他补了又补。对自己的子女要求很严格,不搞特殊化,对于自己家乡的基层党员干部利用公款吃喝、挥霍浪费的腐败现象,一经发现就立即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。正是由于毛泽东和党中央领导人的率先垂范,才使得党和政府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。所以当时的党风好,社会风气淳正。带领全国人民一道终于战胜了困难和挫折,迎来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。

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,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反腐倡廉思想,根据历史的经验和新时期的特点,提出了一系列论断和思想观点,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创造性。

(一)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反腐倡廉。邓小平认为,只有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反腐倡廉,我们才会有强大的物质基础,才能更好地巩固执政党的地位,反腐败斗争是“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个保证。”“经济建设是我们的大局,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。”如果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,反腐败斗争就会失去其服务对象和真正的意义。

(二)反腐倡廉既要依靠群众又不要搞政治运动。邓小平指出:“打击经济犯罪活动,我们说不搞运动,但是我们一定要说,这是一个长期的经常的斗争。”这是因为,第一,反腐败斗争是要确保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的正常开展,而政治运动一旦发动起来声势浩大,势必干扰经济工作的正常进行,影响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。第二,反腐败是长期的经常的斗争,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,搞一次政治运动就可以解决。“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腐败。”“反对腐败,打击经济犯罪是一项长期的经常的工作,至少伴随到实现四个现代化那一天。”第三,搞政治运动可能导致扩大化的后果,造成冤假错案,产生一些消极的不良后果。总之,邓小平正确处理了依靠群众和不搞政治运动的辩证关系,使反腐败斗争在正确轨道上健康发展。

(三)党风廉政建设要靠教育,更要靠法制。邓小平指出,党风和腐败问题,“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手段来解决,一个是教育,一个是法律。”惩治腐败,思想教育是重要的,道德约束也是不可缺少的,但是教育也不是万能的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,邓小平指出:“搞廉政建设靠法制,搞法制靠得住些。”克服特权现象,“要解决思想问题,也要解决制度问题。”

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。把党的建设提高到新时期的一项伟大工程的历史高度,继续抓紧抓好党风廉政建设,进行了一系列开拓性的实践创新。

(一)把反腐败斗争提高到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政治斗争的历史高度。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“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”这一科学的历史命题。指出“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,警钟长鸣。”他深刻地分析了反腐败斗争的形势,进而指出“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,绝不能自己毁掉自己。”

(二)标本兼治,抓好教育、法制、监督三个环节。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:“坚持标本兼治,教育是基础,法制是保证,监督是关键。通过深化改革,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。”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,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,也是迄今为止对这个问题的最完整的论述。开展反腐败斗争既要治标,更要治本,由表及里,才能取得理想成效。要做到这一点,“教育是基础”,“法制是保证”。江泽民还特别注重将监督作为反对腐败的关键,再次重申党员干部要“自觉接受监督”,同时强调要“深化改革,完善监督机制,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。”抓住监督这个关键,腐败现象就会最大限度地消灭在萌芽状态。三者环环相扣,互相配合,就能构成一套遏制腐败、消除腐败的机制。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。

(三)从严治党,从严治腐,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。1998年1月江泽民在中纪委第二次会议上再次强调:“把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实行起来,切实贯彻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去。”再次体现了党中央从严治腐的决心。江泽民说,要从严,首先是对领导干部要从严。一个执政党如果管不好,管不住领导干部,后患无穷,后果不堪设想。为此,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务必带头讲学习、讲政治、讲正气,真正做到自重、自省、自警、自励。对那些明显不合格又屡教不改的党员,要坚决清除出党。8年多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,全党正在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,继续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,努力把反腐倡廉提高到新的水平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